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把脉古村落,为传统古厝注入新活力

走进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金牌旅游村”“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等美誉的汉代古村——济川,领略历经千年的文物古迹,感悟尊贤崇德的民风信俗。624日,福建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抗震砼行,乡约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莆田市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把脉古村落,为传统古厝注入新活力。

把脉古村,用专业守护乡愁记忆

驾着精密的仪器、用着专业的知识、秉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实践团成员正利用红外热成像无损技术对墙体进行损伤检测,判断古厝安全等级。“房屋的安全鉴定与损伤检测是很重要的,房屋就像人的身体,而我们就像号脉问诊的中医,只有在检测中把房屋的毛病检查出来了,我们才能够对症开方,解决问题。”实践团成员林奥翔说道。

在对古厝进行安全鉴定的基础上,实践团成员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在鉴定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古厝存在结构松散、墙体渗水等问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原始的建筑材料需要更换或修复。这些问题在各种程度上影响着古厝的体验感和观赏价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实践团成员刘金林这样说。

古厝修复不能仅仅是修补建筑,更应是保护历史和传统文化。“抗震砼行,乡约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始终秉承着“以旧修旧”的原则,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尽可能的还原古厝原貌,让古厝带着岁月的记忆焕发新生。

云游济川,带大家游览状元故里

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理工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的直播间,我们是‘抗震砼行,乡约振兴’实践团。今天,我们将和石苍乡的张乡长云游我们的济川村……”。对着镜头,主播林龙飞正在热情洋溢地介绍着。这是一次别样的暑期社会实践,在这“山绕清溪水绕村”的济川村,他们想以新潮的方式为打响文明古村贡献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要数最快了解一个村文化底蕴的方法,莫过于亲眼看看它的村史馆。”张乡长边走边对着镜头说道。济川村村史馆汇聚了济川村上至商朝下至明清的历史文物,便于游客游一馆而知底蕴。对于实践团成员来说,这是他们深入了解济川村历史文化、人文背景不可错失的良机。只有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才能够更好的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公元1169年,儒生郑侨曾在云顶岩读书,后进京赶考,金榜题名,成为仙游第一位状元。他鼎盛的文风与耕读的文化留存在了济川这片大地上,世代相传。这便是济川村状元文化的由来。”

济川村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全村共有大小景点100余处。古树、古井、古道、古寺共同绘制出一幅古朴典雅的山村水墨画。无不吸引着他人驻足,使人心驰神往,福建理工大学的学生们用直播的方式为这座千年古村注入了新活力。

走村入户,让资助政策“跑”在前

随着高考成绩的发布,为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国家资助政策,讲好学生资助工作故事,让有需的学生安心入学,福建理工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纷纷成为资助政策的“代言人”,走村入户,向广大学生和家长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打消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上不起学”的顾虑,真正将国家资助政策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老百姓家里。

通过走访,向经济困难家庭分发资助宣传材料的同时,鼓励家长支持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消除他们的经济顾虑。我也以我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他们国家资助政策并不仅限于贫困户,而是面向所有需要的学生;我特别感激国家和学校能给予我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我也会尽自己所能宣传资助政策,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同学。”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赵建涛说道。

乡愁是历史,是记忆,是向往。“抗震砼行,乡约振兴”社会实践团走入状元故里,为传统古厝把脉问诊,用专业守护乡愁记忆。

文字:土木学院 图片:魏松翰 吴杉颖 赖经纬 陈阳焘 指导老师:林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