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一、平台概述

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依托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2012年获得福建省科技厅立项,2015年验收合格正式授权,2017年周期性验收取得“良好”的成绩。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福建省建筑行业,紧密围绕建筑产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开展新型装配式建筑技术、建筑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建筑结构防震减灾等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学术研究。

重点实验室创始人为张建勋教授和蔡雪峰教授,现任主任为吴琛教授,学术委员会由9位国内建筑行业著名学者和资深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滕军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为祁皑教授。实验室现在有固定人员28人,其中高级职称20名。

重点实验室下设四个研究室,分别是由郑永乾教授任组长的结构工程灾变机理与控制技术、雷虎军副教授任组长的桥梁结构防灾减灾技术、张建勋教授任组长的岩土与地下工程防灾减灾新技术、蔡雪峰教授任组长的施工信息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MTS试验机、疲劳试验机以及含万能试验机在内的小型、中型、部分大型试验机,同时拥有含ABAQUS在内的大型计算机组。承担了包括十三五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积极与建筑企业的科技合作,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的人才、技术优势,与大中型建筑设计、施工及检测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技术性战略联盟,完成一大批的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经费2千多万元,科研能力与应用成果处于省内先进水平,社会经济效益巨大,总体运行状况良好。

二、主任简介

吴琛教授,福州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现任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2012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016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带领团队入选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和参与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20余项。已在《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土木工程学报》、《工程力学》、《振动与冲击》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余篇,多次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公开发明专利5件,授权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1件。

三、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针对福建省建筑行业发展需求,紧密围绕建筑产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如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结构工程灾变机理与控制技术

组长:郑永乾教授

主要成员:吴琛 颜桂云 庄金平 林国良 麻胜兰

重点开展结构工程灾变机理与控制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推进智慧建造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建筑结构智能信息处理与诊断、建筑结构加固、建筑结构振动控制、建筑结构防火防灾研究。

2. 桥梁结构防灾减灾技术

组长:雷虎军副教授

主要成员:欧阳恒 罗才松 刘如月 尤志嘉

重点开展桥梁结构防灾减灾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该方向主要开展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极限承载力与稳定性研究、钢管混凝土组合高墩桥梁的抗震性能研究、装配式桥梁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以及新型高速铁路桥梁的地震灾变机理研究。

3.岩土与地下工程防灾减灾新技术

组长:张建勋教授

主要成员:郑居焕 洪芳 乔红 辛东嵘

重点开展岩土与地下工程防灾减灾新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该方向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复杂地质环境条件长大隧道安全施工技术、滨海富水地层地铁隧道人工冻结法关键技术、软土富水地层深大基坑等地下工程设计方法与施工新技术;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理论及灾害预测预报新技术、地下水致灾机理与控制方法。

4.施工信息化技术

组长:蔡雪峰教授

主要成员:周继忠 郑莲琼 陈捷 张士元

重点开展施工信息化理论与应用研究,该方向主要包括开展建筑工业化技术、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高大跨复杂结构施工新技术等理论与应用研究。

四、部分进行中的项目

1.基于非对称配筋节点的型钢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吴琛

合作单位: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研发非对称配筋型钢混凝土转换层节点,研究新型节点及整体结构抗震性能,明确设计与施工要点;建立基于应力波与HHT相结合的施工监控和损伤评估策略。以解决现行节点构造复杂、施工难监测,且因施工困难影响性能发挥等不足。

2.波流-地震联合作用下高速铁路深水桥梁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控制研究

项目负责人:雷虎军

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基于耦合大系统原理,建立可考虑波流-地震动力学边界的列车-轨道-深水桥梁耦合振动分析模型,揭示波流-地震联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列车-轨道-深水桥梁系统的动力响应特征,提出高速铁路深水桥梁桥上列车的行车安全界限计算方法。

3.装配式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组合结构体系火灾全过程失效机理与失效控制

项目负责人:郑永乾

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针对降温段材料性能指标、粘结滑移、蠕变模型、火灾全过程多尺度模型、截面损伤面积、偏压作用机理、连接能力、失效模式、评估指标及设计方法等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提供火灾全过程损伤演化的计算方法,揭示失效机理,提出耐火极限和灾后性能评估方法等。

4.装配式钢管约束耗能连接节点及其框架结构抗震机理与失效控制

项目负责人:庄金平

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研发预制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的干式连接做法,该连接做法核心区采用预制钢管约束混凝土,梁端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达到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