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激励土木学子领悟“工匠精神”,8月28日下午,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闽益茶籽”项目社会实践团队赴龙岩漳平市泰安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林晓丹的带领下,探寻了一座拥有着250年历史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堡。
刚抵达目的地时,便被一座雄踞在一片茂密的树林前的古城堡所震撼到,在雨天里显得更加的古老与沧桑。从远处望去,就像一位花甲老人在默默地回忆着漫长的人生,慈祥而淡定。据悉,泰安堡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距今有二百五十载,是当年一位名叫许国榜的富绅前后花了十三年时间耗费上百担白银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成。泰安堡以方形平面为布局,后墙两边呈弧形转角,形成前方后抹圆平面,与“天圆地方”的传统宇宙观相吻合,是我省仅存的两座前方后圆式的土楼之一。2005年11月,福建省政府将泰安堡列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泰安堡内,实践队员们正在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一一分析看到的堡内结构的情况。泰安堡依地势起伏逐次升高而建,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木构三层建筑,是典型的围廊式土木结构的厅堂院落式城堡建筑。古堡外墙石砌基座厚3.5米,高3米,其上夯筑土墙,且只在二三楼开小窗。城堡的拱形大门采用花岗岩砌成,高2.3米,厚3.5米,设三重双开木门,门后栓有牢固的门闩,拱顶设有泄水孔,防止匪徒采用火攻破门而入。在外围顶部墙体的四周,共设有34个射击孔和瞭望窗,可以利用孔自卫和通风,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对墙外进行射击,可以从不同的方位射杀侵犯的敌人。古堡外部采用三合土夯墙,内部材料以木构架为主,堡内建筑前后共为三进,三进院落沿中轴线上布有厅堂、庭院、卧室、厢房、厨房、回廊、粮仓......共有大小51间房,两个厅堂,两口水井。东西两侧各筑有前、中、后三进落深度的宅院。二楼设内圈走廊,能与三楼房间后的室内环形走廊贯穿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可以绕堡一周畅通无阻,形成一个结构严谨、功能完备、规模浩大的森严的堡垒。
十三年的建造,积累了多少工匠为泰安堡建造时的辛勤劳动和非凡的智慧。也激励着土木学子们传承土木学院求实创新的精神,发扬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续写厚德卓越的荣耀与辉煌。正如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王虹鉴所说的:“身为土木学子,我们更要发扬“工匠精神”,本着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付诸努力。”此次社会实践,促进了工院学子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本质,引导工院学子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用“工匠精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好理论知识!
(通讯员:林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