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4日,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16名师生在土木工程学院党委邱铁辉副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始了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本次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赴漳州东山县美丽中国社会实践团对东山县的经济文化、人文地理等相关方面展开全面考察,沿着谷文昌精神之路,一步步发掘东山县在风沙灾害中涅槃重生背后的故事。在位于东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谷文昌纪念馆内,通过参观谷文昌同志生前的事迹简述与生前用品,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如今这个美丽的东山县还曾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曾经。谷文昌同志曾担任漳州市东山县委书记,带领东山县人民抵御风沙灾害,将一个曾经被风沙肆虐的“荒岛”改造成了“宝岛”。“没想到东山县还有过这么一段历史,谷文昌大衣的故事还让我感受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俭朴作风。”实践队员余思昕感悟颇丰。
在对澳角村、径口村进行实践调研时,实践队员发现乡村的经济发展与当地的自然资源、优秀的领导决策以及宝贵的时代机遇都紧密相连。走访过程中,村民们对于乡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评价极高,并且表示享受这种自然的氛围。得益于谷文昌同志治理风沙的伟大功绩,如今“绿油油”的东山县正在蓬勃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东山县的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令人期待。“等同于‘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要发展,先治灾’的决策给东山县的逐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片舒适、安谧的土壤上,当地的经济才能更好地发芽生长。”实践队员庄凌展总结了自己的心得。
东山县不仅有闻名海内的风动石,还拥有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歌册,2007年,东山歌册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践队员来到位于铜陵镇的东山歌册传唱中心,对数位年近古稀非遗传承人进行了采访与了解,走近神秘的歌册文化。老人们对于实践队员们的到来非常高兴,当场唱起了一首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治理风沙的曲段,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并表示愿意进行学习传唱,得到了老人们的热烈欢迎。一两段简单的旋律,却唱出了悠悠的闽南古韵,在老人们的唱词中,谷文昌书记俭朴清廉、与民共苦的精神被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大概这也是谷文昌书记的事迹被百姓们所传唱的原因。临别时,老人们还将两页唱词赠送给实践队员,让实践队员们很是感动。“这些歌册唱词里,谷书记的唱段最让我感动,他对东山县有恩。”张奶奶对实践队员们说道,“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走近、了解歌册,像你们一样多参与进来。”
对于“寡妇村”这个名字,不少实践队员都感到十分迷惑,殊不知其背后牵连到一段关于海峡两岸不忍回首的血泪往史。在对东山县寡妇村纪念馆进行参观时,实践队员们了解到:1950年5月10日的夜晚,这个在当时尚为“铜钵村”的村庄遭遇了一场浩劫,该村147名青壮年男性被正值溃败之际的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并带去台湾,村里无数的家庭瞬间失去了顶梁柱,父母妻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受尽相思之苦,甚至还要被认为是“敌伪家属”,可谓雪上加霜。谷文昌书记带领东山县委积极安抚寡妇村剩下的老幼,并且推动了一项德政的实施:将“敌伪家属”重新认定为“兵灾家属”,这给了寡妇村剩下的妇女极大的动力,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们重新焕发了对生活的活力和热情。实践队员们不禁为那些被历史的洪流冲击得支离破碎的家庭感到心痛,为谷文昌书记及时推行的救人于水火之中的政策而叫好。两岸同根同源,本就是血浓于水,但愿两岸能够早日完成国家统一,为实现民族复兴迈出关键的一步!“两岸之情血浓于水,不少老人望破东窗,却至死都没能回到故土,令人心碎,希望这些往事能够唤醒两岸同胞的记忆,我们从来都是一家人。”实践队员庄凌展说道。“谷书记的政策也很好地帮助了受难的家属,这次漳州之旅对于我更算得上是一场精神之旅,对谷书记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经过四日的社会实践,实践队进行了一次对漳州市东山县整体情况的实践调研,也是进行了一次对谷文昌精神的探索之旅,通过了解谷文昌书记在各个方面为东山县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去认识那些藏在美丽东山背后的秘密。
(文:林伟民)
土木工程学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