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列平教授专访

趁着讲座结束后的间隙,我们很荣幸的采访到了叶列平教授,在这次略显仓促的简短采访中,虽然我们只来得及向他请教很少的几个问题,但是教授对于每一个问题思考的深度与广度都令我们深深折服。

 

关于仿生建筑的发展前景

一接触我们就发现,他比我们现象中的要健谈的多。对于这个问题,教授首先说道:“这是一个流派,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现在虽然有很多人也在挑战自然,认为没有什么是真正做不到的,但这在将来也许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你现在看不到的。”接着又补充到:“只有经过时间考验保留下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将教授的话总结起来就是:存在即合理。

 

关于学习

   谈到这个问题,教授的第一反应是“把基础打扎实了。”教授略作停顿,接着说道:“趁着人精力最旺盛的这段时间,打好基础,因为当你走出学校以后就再也没有这个时间。大学有这么好的老师,这么好的设备与环境为你服务,一定要抓住这段时间好好深造自己。但是思想上也不要太过禁锢,课外的知识也要多去涉猎,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用得上。”我们不禁点头表示同意,接着教授又语重心长的说道:“打基础这个阶段是艰苦的,但是没有这个的艰苦,就没有将来的发展。”这是叶教授给我们的宝贵教诲。

                         

关于未来与创新

关于未来与发展的问题,教授和我聊了许多,他认为这是一个个人兴趣的问题,要在不变当中求变,又要在变当中保持不变,要向前发展,就一定要求变,多方面的探索是前进的“原动力”,而在求变的过程中又应该把握住自己真正要走的道路。对此我们表示出不解,对于我们的不解,教授又做了如下的解释:“就我个人而言,总体上还是在做结构,关于这个仿生的问题,也只是在平时闲暇时才会跟大家一起去收集一些资料,一起去研究了解,通过研究大自然触发一些灵感,然后将研究出来的成果用在我本来的研究方向上。”

关于艺术性与合理性

在谈到中央电视台主楼时,教授说到:“结构的话,建筑设计一定要学结构,建筑学与结构学是不分家的,一个设计不管它再怎么美观,要是没有结构的支持,那么它再怎么好看也只是空中楼阁。”这句话深深的印在我们在场的每个人心里。

 

                                                 土木工程系  记者:姚智

                                                         2009-12-12